咨询电话:18382226399

热线电话:18382226399(微信同号)QQ咨询:1501351322

绿海明珠破茧成蝶换新装_扎木镇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06-04  |  浏览:

   五月的清晨,薄雾从帕隆藏布江上升腾而起,缥缈而壮丽,江水两岸林海莽莽,碧波万顷。阳光照射下,一座处在雪山绿海怀抱中的小城逐渐显露容颜,宽广整齐的街道、南来北往的客商、鳞次栉比的商店、鱼贯进出的车辆,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小镇的繁华与热闹。


  这就是川藏线318国道上的交通重镇——波密县扎木镇。从一个靠“路”吃饭的小镇,到如今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交通运输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原特色小镇,扎木镇如何实现华丽转身?且看绿海明珠的破茧成蝶换新装。
扎木镇美景难收
  历史长河中的“蒙尘明珠”的藏语意译为“盔甲”,相传曾是波密土王打仗时修理戈、矛、盔甲的地方。
 

  历史上,扎木镇所在的区域一直属于相对独立的嘎朗第巴统管之地,在清朝道光年间,清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联合出兵收复,此后一直由驻藏大臣管理。民国时期,西藏地方政府出兵收复波密,在扎木设立“曲宗”(县政府)。进入上世纪中叶,历史的传说已如山间缥缈的云雾遥不可寻,但那时曾在这里驻扎的单位是扎木作为交通重镇的有力佐证。
 

  上世纪60年代,随着自治区“小三线”建设中被列为重点建设地区,同时因为川藏公路的修通,101指挥部桥工队、墨脱公路修建知青队、自治区地质一大队、自治区第一机械厂、昌都运输公司汽车四队、昌都养护车队等一大批和交通运输有关的单位进驻扎木。1953年跟随父母从昌都丁青来到扎木镇的桑杰卓玛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那时候,扎木镇叫做扎木区,街上没什么人,车辆很少见到,就连马匹也是稀罕的交通工具,整个区一共只有2匹。几所红砖修建的平房就是区委的办公房了,村民的房子很多都是木板搭的。”1950年出生的桑杰卓玛老人虽然已经68岁高龄,但对那段时光的印象,依旧清晰。
 

  根据史料记载与老人的描述,记者发现川藏线也就是如今318国道的成都——拉萨线,虽然已于1954年建设完成,且扎木镇所在地进驻了一批与之有关的单位,但因路况欠佳、路途遥远等原因,这里并未发展起来,依旧是一派萧条、贫穷的面貌。进入上世纪70年代,幼时学过珠算的桑杰卓玛已是扎木区达兴人民公社的一名会计,经常骑着马到各处去算工分,食物背在胸前、孩子背在身后是那个年代女干部们在工作时的常态。彼时,在扎木区,能像桑杰卓玛一样骑马下乡开展工作的干部越来越多,人民公社运动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繁华和兴盛却始终没有来到这座小镇。守着青山绿水、坐拥漫山遍野的山珍及林木资源,这里的人们空守宝地却不自知,此时的扎木,就像蒙尘的明珠,价值连城却不为人所识。
 
川藏线旅游景点攻略
  汽车“拉”来的繁华与热闹河北石家庄市、湖南株洲市、河南郑州市等城市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火车拉来的城市”。在雪域高原,如果数数汽车拉来的城市,扎木镇肯定算得上一个。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在深圳打响,消息从遥远的南海之滨传到雪域高原,扎木镇上也掀起了一阵学习热潮,此时扎木区划归昌都管辖,桑杰卓玛老人还去昌都参加过学习会。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国各地的商业氛围开始浓厚起来,这股气息也随着路况日益改善的川藏公路吹进了扎木镇。“房子变多了,供销社的货物种类也丰富了许多,糖果、零食、花布由原来的一两种变为很多种,来往的人和车辆都比以前多了不少,拉货的卡车居多,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新鲜极了,去供销社赶集一次得高兴好几天。”老人笑着说道。
 

  上世纪90年代,扎木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街上出现了个体户开的商店,车辆虽然不多但来往很少中断,主街道上开始出现两层小楼,但因疏于管理,经常被过路的客商嫌弃“脏、乱、差”;村里的有钱人盖起了石头房子……进入2000年,扎木镇迎来又一次飞速发展时期,土生土长的扎木镇巴琼村村民嘎松罗布告诉记者,大街上来往车辆突然增多,餐馆、旅馆、日用品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许多人靠着服务过往客商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再往后的年头,随着西藏旅游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租车进藏自驾游的游客日益增多,扎木镇也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备受游客推崇。岗云杉林、卓龙风景区、嘎朗王朝遗址、嘎瓦龙风景区等一批风光绝美、民俗独特的旅游景点不仅是扎木镇的靓丽名片,更是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他们通过在景区附近开办家庭旅馆、售卖土特产等迅速富裕了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18国道带来的良好旅游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扎木镇这颗昔日的蒙尘明珠逐渐开始散发光华,迎来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三驾马车”下的华丽转身从1953年算起,桑杰卓玛已经在扎木镇居住了65年。65年间,老人眼看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扎木,眼看着平地起高楼,眼看着车水马龙繁华热闹,她忍不住感叹:“今时今日这般幸福美满的日子是我这辈子从没想过的。”“学校、医院、商店、市场从零开始到现在全面发展,村里的老百姓住的房子宽敞、明亮,家家户户大车小车齐全,小孩上学、老人看病政府都要帮忙,活了几十年,我觉得这是扎木镇最好的时候。”老人发自肺腑的一席话,正是近些年发生在扎木镇老百姓身边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扎木镇党委书记杨帆介绍,近年来,以生态旅游业、特色产业、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三大”产业成为拉动扎木镇发展的主要力量。
波密自驾游攻略
  以特色产业为例,扎木镇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先后建设了东若村生态采摘园、通木村羊肚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卡达村生态观光体验园等项目,以“党支部+合作社+能人+精准扶贫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东若村的草莓在今年的林芝桃花节期间热销,短短一个月销售收入达7万余元,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仅在东若村闻到了桃花香,更是品尝到了来自雪域高原的果香。

  岗云杉林—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一。数十年前,住在这里的人们只知道欣赏美景,现在,这里的绿水青山却成为人们精心呵护的“金山银山”,本地的群众大多通过向游客售卖天麻、灵芝、羊肚菌、猴头菌等增收致富。很多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在这里开起了客栈、组建起家庭、建起了土特产网上销售平台,同时也带动了岗巴村经济发展。

  “为了让我们扎木镇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生活,我们还经常组织贫困户开展挖掘机驾驶、天麻种植、烹饪、农牧民科技等方面的技能培训,2017年参加培训的共计181人次,极大地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杨帆介绍道。

  上文中提到的巴琼村村民嘎松罗布就是专业技能培训的受益人之一。事实上,他现在的身份是巴琼村村委会副主任、致富带头人,还是扎木镇乃至整个波密县有名的“农民科学家”,尤其擅长天麻种植。

  2008年,上过初中的嘎松罗布被选为村里的科技特派员,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种植天麻是个增收致富的好门路,于是下定决心种植天麻。因为不懂天麻种植技术,嘎松罗布就托人从拉萨买回相关书籍自学,并积极向林芝市和波密县农业技术专家请教天麻种植经验并去基地考察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实践,嘎松罗布终于掌握了天麻人工种植技术,成为“土专家”“农民科学家”。

  2016年3月,在扎木镇党委、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嘎松罗布牵头成立了“波密县嘎隆沟林下资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主动吸纳8户精准扶贫户入社,带领他们种植天麻、灵芝等林下作物,当年就使贫困户户均增收5600元。

  时序轮转,万象更新。如今的扎木镇,历经40年风雨沧桑,早已在岁月变迁中破茧成蝶,变身美丽、繁华、发展动力十足的高原名镇。

  跳动的脉搏 坚实的脚步

  此次采访,记者有幸遇到了三位亲历扎木镇发展的建设者,一位是一直居住在扎木镇附近的桑杰卓玛老人,她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扎木镇副镇长,对于扎木镇早年间的景象,老人依然历历在目;一位是如今居住在松宗镇的强巴仁青老人,他曾担任过扎木镇镇长,就任时间稍早于桑杰卓玛;第三位就是如今的扎木镇党委书记杨帆,与他的前辈们相比,杨帆对扎木镇的发展变化感触更深,也对扎木镇未来的方向更加明确坚定。

  在杨帆眼中,扎木镇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奋斗,更离不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齐心协力的建设,除了318国道带来的各种红利和旅游产业带来的收入,这里的人主动自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尤为十足。

  历史上,整个波密县曾划归昌都管辖,1986年开始才回归林芝管辖。记者在长久的采访中发现,这里的人们既有康巴人的豪迈闯劲,也有工布人普遍的聪明、头脑灵活的品质,两者相得益彰使他们神采奕奕、自信非凡,对于故乡的历史变化清晰明了,对于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构想。

  与桑杰卓玛老人、杨帆的交谈中,记者清晰地感受到了扎木镇每一次腾飞时那跳动的脉搏、坚实的脚步。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桑杰卓玛老人逐渐老去,但她用双手建设过的扎木镇,用双眼见证着、守护着的扎木镇却愈发年轻,愈发彰显活力,正成为雪域高原一座光芒四射的魅力小镇……

 

发表留言
姓名:必填
电话:必填
  • 色达·虔诚·修行
  • 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
  • 川西甘孜州
  • 诺尔盖大草原
  • 西藏旅游
  • 趁年轻去西藏折腾
  • 自驾游去拉萨
  • 心系西藏
  • 追梦西藏行
  • 西王母瑶池
川藏线包车
创意产品